构建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与建造师技能教育联动机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对现有的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
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四懂"(懂管理、懂技术、懂法规、懂经济)的应用型人才f31,使学生既具有较深的理论基础,又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专业定位为注重项目管理的基本技能训练,为毕业生获得建造师执业资格和从事项目经理岗位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服从课程特点及教学计划的整体要求,还要参考
机电工程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的考试大纲,力求覆盖考试大纲的知识点.对于建造师考试中的"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现有的本科教育还没有开设针对性的课程,可以对"专业实务"的考试大纲进行整理和分类,把相应的知识点分散到己经开设的课程中.例如,把"专业实务"的知识点分散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土木工程材料、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中去.而且教学大纲应根据学科和工程领域的新发展和新信息,保持动态更新.
目前,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都有相应的参考书目.学校在选择教材的时候,可以先对建造师考试参考书目进行评价,对于符合本科教育要求的,可以直接作为大学教材.例如,建筑法规课程就可直接选择建造师考试中的《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教材,从而实现联动对接.对有些科目的考试可以直接从
一级建造师挂靠资格考试题库和历年真题中选取,使学生及早适应考试题型和考试特点.而考试制度可以设置"一考两用",学生可以依据大学的考试成绩获得
工程师挂靠部分考试科目的免试权.这需要建设行业主管部门与教育主管部门加强沟通和对接,建立免考制度.例如,如果学生在建设法规、工程经济学、管理学、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学习中都能达到优秀的标准,在毕业后参加执业资格考试时,可以免考建设工程经济、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科目.
推荐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