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基础理论部分和专业技能部分.基础理论部分对应"建设工程经济""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技能部分对应"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从各科目特点来说,对于3门基础课程,各科目之间相对较独立,现有的工程管理专业都开设了相应的课程,考试通过率较高.但对于"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公路一级建造师考试内容主要以工程案例分析为主,考查工程人员的综合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其实质为多个科目的一个大综合,现有的工程管理专业没有专门对应的课程,通过率较低.

例如,2014年的一道关于"建筑工程实务"的考题,考查的知识点涉及基坑支护等施工技术问题、单代号网络计划等项目管理问题、工程索赔等法规问题,需要学生能够运用各基础课程知识综合解决问题.所以,在课程结构改革上,要把加强学生的工程综合能力和提高工程实践经验作为重点,以加强一级建造师信息管理技能教育为导向.例如,在大四增设工程案例分析课程,由工程实践经验较丰富、专业综合能力较强的教师来授课,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和运用多科目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
一级建造师挂靠技能教育的模式下,传统的课堂教学因其单一化、感性差的特点己不再适用,应多采用现场教学和工程实例教学.以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为例,在施工现场教学,对具体的结构构造、施工技术、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进行讲解,解决课堂教学不生动的弊端.课堂中,引用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去联系多个基础课程的知识,并对其进行归纳和提炼,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能够促进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的融合,多科目知识之间也进行了对接和整合,帮助学生建立整体的专业知识结构框架.学生解决工程案列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江苏建造师挂靠技能也得到了训练.
加强和施工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生产实习机会.选定现场指导教师,力争让学生能全程参与一个项目的建设.实习期间,学生每天要写实习日记,记录现场出现的工程问题和自己的收获.实习期结束时,每个学生上交实习总结,由实习单位对其表现作出评价.这样可使学生提前进行上岗培训,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锻炼一级建造师信息管理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
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使教师既具备教师资格,又具备工程师执业资格,既可以进行工程领域科研课题的研究,又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f41.如果一个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没有工程实践经验,那么他的教学内容就只能局限于书本,学生听课时也会感觉无趣和空洞,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工程应用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推荐相关阅读: